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球場上的希望

希望打出一顆漂亮的球
希望打出一場精彩的球
希望雙打不拖累partner
希望腳步好又快
希望全身協調性好
希望動作標準又漂亮
希望上場時不會怯場或手軟
希望殺球大門又準
希望擊球動作隱蔽性高
希望球路變化多
希望防守好又能反守為攻
希望長球快
希望小球漂亮
希望挑球又高又遠
希望切球又快又貼又準
希望狀況穩定
希望體能無限好
希望能觀察對手球路
希望有球品
希望有氣勢和必勝決心
希望有隊友支持
希望支持隊友
希望天天練球都不累
希望每天打球
希望認識新球友
希望球隊向心力強
希望腳的爆發力強
希望用手腕發力
希望平球快
希望反拍進步
希望會變節奏
希望跳殺有更強威力
希望搶高點擊球
希望重訓有效果
希望打球快樂
希望有好球感
希望熱血
希望前排抓很快
希望啟動很快
希望不要打笨球
希望看準球頭
希望跟厲害的人學習
希望從容
希望沈得住氣
希望領先能保持
希望落後能翻船
希望比賽平常心發揮實力
希望雙打有默契
希望上網很快
希望落點準
希望不被不同環境影響
希望擊球聲音好聽
希望放完小球要抓
希望搓球滾網
希望會劈殺
希望會假動作
希望雙打發球漂亮
希望雙打接發有威脅
希望能跟學長姐挑教
希望能當學弟妹榜樣
希望多拿體保生幾分
希望不受傷
希望能跟很多人打球
希望每天都有進步


我永遠都記得這些在球場上的心情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精彩故事和社會學

先從最近的事開始說好了。第一個故事是子綺在年會上的得獎感言,也是這次抱著旅遊心態的我印象最深也最有感觸的收穫。她說,她感謝清大社會所有一群有趣的人和有趣的環境。「有趣」第一次讓我覺得這麼重要,或說能有這麼務實的意義,可能是親身感受到了吧,想想,自己一年半來的環境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大家的異質性應該就是「有趣」的來源之一。希望以後也能一直身在這樣有趣的環境,並且,不管踏上學術與否,都常保一顆有趣的心!這是子綺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是921影展座談的亮丰學姐的故事,我聽這場聽得超級霹靂感動的,整個超愛學姐>///<。可能是聽「學院腔」聽太多了,整個非常喜歡沒有學院腔、卻可以充分感受到她濃濃的社會關懷的座談:不用奇怪的術語、奇怪的說話方式,但仍不忘社會學訓練帶給她的關心事情的方式。這場座談,亮丰談了「三叉坑」這部片子本身、談了片子的拍攝製作及沒被剪進去的部分、談了自己在部落中的情緒及想法的改變、也談了部落中的朋友。例如她說她敬佩積極說些什麼卻也對族人有無限包容的朋友;她說她為穿著迦裟卻唸著聖經的師父所感動;她也說她帶著滿腔社會學的憤恨與焦慮進部落,卻被磨得很痛苦,終跨過情緒;以及太多原住民的結構困境的根源,和努力重建過程所帶來的改變。裡面有太多故事、太多情緒、太多反省。這是最紮實的社會學關懷,卻沒有打高空不知所云的學院氣息----當我還在想著田野之用、紀錄片之用、學術之用時。

亮丰的情緒讓我想到在六龜的吉洋學長的情緒。

相對於學院外的亮丰,迷人的秀華老師和雅仲老師也各自有她們關心事情的方式和對事情的剖析。除了介入方式和剖析,我最喜歡注意的是她們關心事情的氣度:立場、多「融」多「隔」,以及視野。

另一個故事是人社系的首次公演:「幕」。超級霹靂精彩!既白爛又感動、形式漂亮內容豐富有層次感、社會議題的關懷與人文的性情、情感兼具,還有禮堂中的禮堂、生活中的生活、劇中的劇。當我忍著眼淚別噴出來時,下一段台詞又讓我大笑。學弟妹們的努力是沒經歷過公演的我難以想像的,我超羨慕,更替她們高興!公演的是故事,公演本身是故事,人社系也是故事。人社系很特別,有很多人為它努力過,希望我今後也是為它努力的一員。


公演讓我想到蔡帥教我們的文學的「隔」表現出生命的「融」,剛好最近也在想社會學的融(或浸)和隔,包括社會學內介入的融與思考的隔,以及對社會學本身的融與隔。但是,一些精彩、敬佩的人和故事說明了要融才能隔,要隔才能融,這也是我所謂氣度。或許我可以用這想法來重新想想社會學究竟是「後見之明」還是「前衛」?純粹興趣上,我不很喜歡它作為對文本的後見之明的分析工作,但我喜歡它作為立基於文本後見之明的理念上的前衛和異議。也是在這意義上,學術之用應該會是長遠的、廣泛的、深層的、有力的。當然,我也什麼都還沒開始做。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又是篇士氣文

雖然我覺得我的生活一直被雜事所淹沒,沒法做「正事」,也雖然被淹沒得很快樂XD,但想想不太對,應該換個態度:一邊被雜事淹(而不沒),一邊要能在百忙中讀書、思考、紀錄寫作,不間斷地求進步,這樣生活才夠挑戰性!當然,這不是要讓自己更忙或忙到無所適從,而是要調好自己節奏(不完全規律的節奏也是一種節奏),抓好生活各個軸線,若非僅是單一主軸。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我覺得經過青海支教和六龜訪調等一番洗禮後,我漸漸的不會太去在意「四位一體」中存在論的「困擾」,它應該不能被看作困擾,而是一種深刻甚至基進的反省,但近期來,我似乎不太喜歡某種因之而生的負面情緒,因此姑且稱它叫困擾。這也跟我之前在想的「社會學帶來困擾?」可能有相似的關係。這並不是說我忘了存在論的問題,而是我希望自己能以一種非常正向的態度看事情、以一種非常正向的氛圍進行實踐。我也希望以這樣的心情做我的碩論,然後做完後再以碩論的經驗重新回來想這件事。雖然我到青海跟六龜的時間都極其短暫,但在這些時間中,我畢竟曾為這問題而非常煩惱過。

進一步想,我現在的生活中,什麼是我希望傾心投注的?什麼是能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想到就(像碧珠一樣XD)充滿幹勁的?就像我大四時從碩一學長姐們身上學到的那樣。好好把握這個好環境跟好時機讓自己學習!


假若我的態度富有些正向特質,它們必是源於我接受過的無數正向特質,而不是、也不應該源於別人的悲痛。天真也無所謂,希望這些正向特質都能為悲痛做些努力。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生活雜記

太久沒波文了XD,最近其實一直很想寫些東西

近兩個月來又有很多有趣的事和小感動的事。趙鼎新教授在清大的演講很精彩。國雄老師的田野課果然又讓我深深感受到一本好著作的厚度及學術的價值。瑞樺老師的課也一再提醒我社會學的可能侷限,例如他在馬克思單元結束時以林生祥的「臨暗」做結,血肉與情感便深刻地湧上來。

niet的運動經驗分享,雖然我只聽了五分鐘XD,但我仍能大大感受到一種我沒有過的經驗的厚度。宗俊「將社造理念帶進校園」的想法與實踐,和放電影、拍紀錄片的用心。小幹請客、家銘和花花生日等班上、所上同學的屁話連篇XD。屁話是一種誇獎,包括腦袋反應超快、接話接超快、使用比喻超生動又白痴又一針見血、超級霹靂有反身性,而且還知道我到底有沒有聽懂別人的話XD。Z文的精闢比喻、碧珠的白痴附和、家銘看似很漂亮卻很智障的歸納和挖洞、越來越機車的小摸、梗很大的小文囧昕利亞花花冠冠等。跟同學一起喇賽每次都非常開心!

祝福碧珠和她的家人^^。

也看到很多辛苦卻勇敢的人,以及她們很好的友誼,很感動。

盧廣仲的小演唱會演出非常精彩,特別是漂亮的演唱功力,一種我不太熟悉的羽球及學術以外的功力。「小孩不笨2」超好看,我在同學旁邊淚噴個不停XD。還有「不能沒有你」。看電影時我都在想:社會學學術論文有多少人在看?相較於大多生硬的研究論文,一部好電影這類的東西不僅有既親近民眾又深刻的生命和社會反省,更有血肉情感的張力,以及藝術表現,層次更高。

看了一些超囧的文章,整個很熱血和感動XD。我也非常懷念我在菩提居及羽球隊時的熱血和衝勁,且看國際志工版時,以及社會階層工作坊或頭前溪社在辦活動時,我都會想到菩提居。還有,青海惶中一中的小楠前幾天竟然敲我MSN。我一兩年來都很少主動跟一些很好的老朋友聯絡><。

生活一直在走,希望有趣的事、感動的事和有意義的事也能一直持續和增加,生命也能一直前進。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大埔-新美行

出發前,我很認真地做了各種準備,包括在挑戰未嘗試過的考驗及不能失敗的任務之間擺盪的微妙心理拉鋸和妥協。我也將帶去的衣物、食物、用品減到最少最少,一切都是希望能讓背包多塞點要背上山的物資,使任務最成功。災區的資訊不明且多變,我們要去哪、去多久、去做什麼等,全都要去了才知道。我還是很喜歡「做了才像,不是像了才做」這句話。

八八水災後第二週的星期五下午,小方、朱杯跟我從新竹出發到嘉義,先去吃火雞肉飯,三人像是要儲備體力準備飢餓三十一樣,共吃了三百多塊= =,然後小廖大哥跟車隊的一位大哥來接我們到原本預定的住紮地:中埔靶場。到靶場後,大頭大哥找我們一起去給某位議員請客,我們又到了餐廳。餐廳開了三桌,至少有一桌是車隊的成員,大家邊吃飯邊喝酒邊抽煙,然後討論隔天要上達邦的車和物資的張羅。

小廖大哥找我們三人先行離開餐廳,他請小蔡大哥來載我們,一路上小廖大哥還是在聊救災「變質」的事。這次最感謝的人之一是小廖大哥,其他不論,他堅持找一批人將物資以人力搬運的方式送進真正有需要部落。因此我們的目標從達邦轉向茶山、山美、新美等地。當晚小廖跟小蔡大哥帶我們三人離開靶場到KTV唱歌喝酒,除了抒解不滿,也正重新號召另一匹上山的人。KTV前前後後來了十幾位小廖跟小蔡大哥的朋友,彼此介紹相互認識,然後就是台啤一箱接一箱地喝。感謝廖嫂從台中來嘉義載我們回台中睡覺,回到台中已經兩點半了。

我覺得一些網友說的很對,協助是要有耐心的,我會跟著他們並等待小廖大哥重新聯絡找人,就是希望我們這一趟下來能有些真正的價值,再小也沒關係。

我也覺得他們人際網絡的建立與分分合合很有意思,從議員到地方小勢力到飯店事業到媒體到網路動員(車隊、山社等)到地方自救組織等,因為這次的救災行動而串在一起。救災行動是一齣看得到的現象,甚至是媒體現象,但支持這現象的不同行動者不僅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的價值才是不同行動者行動的指導原則。不同的價值、行動和現象之間彼此不斷相互協調。

星期六白天,小廖大哥邊帶我們殺時間邊進行星期日上山的聯絡。我們跟大埔的侯大姐聯絡上,物資集散、志工集合過夜等都在侯大姐那。我們從台中(跟螺絲等兩位大哥會合)搭高鐵到嘉義,發現嘉義上不去大埔,再坐台鐵到台南,轉客運到玉井,再由大埔來的大哥載我們上大埔,到侯大姊的自救會時約晚上八點。當地幾位彼此熟識的大哥大姊們都是志工成員,協助載運物資、照顧外來志工。小方跟我跑出去夜遊XD,除了碰到看起來很兇的狗,也發現了宵夜所在,我們找朱杯一起去吃,它的炸杏苞菇真是太好吃了(不是說要飢餓三十?XD)晚上一點多,紀小姐跟東海山社近十名的成員來到。我一直睡不著。

星期日六點,小方跟我又跑去晨走,走曾文水庫旁的公園跟吊橋,並吃了早餐。回去時,幾位志工大哥和新美來的原住民朋友已經到了,小方跟我千方百計地想要拐兩個可愛的兩、三歲原住民小朋友XD。快八點半大家都起床了,將物資上車準備出發,共有三台小發財跟一台吉普車。上山的路上,全是沒見過的土石坍方景象。我們開了近一個小時到茶山一鄰,休息了幾分鐘,原住民朋友彼此聊了一下,我跟兩位一樣會暈車的則趕快補了顆鹹梅,然後繼續上新美。怪手每天在修路,車子每天能到達的地方都不一樣,這也是我們前兩天決定不以達邦為目標的原因之一。開了一小段,車子無法前進了,這裡就是我們搬運志工任務的起點(但這之後都沒看到修路怪手,新美部落的隔絕不知待何時才能結束)。

打開一箱箱的物資,主要是各種食物跟照明用品,還有一台發電機和發電用油。我們先將自己的睡帶等生活用品集中到一台車,它將回到茶山等待,若我們當晚要在茶山過夜。然後大家將自己幾乎清空(只剩登山必需品)的背包狂塞物資,看到大家搶著塞很感動,幾位新美來的要跟我們一起上新美的原住民朋友也說不用塞太重,剩下的他們搬。應該是我塞的技巧不夠好,背包塞滿只約二十公斤,想起來還是很希望背包能再更大一點。不知不覺東海山社的成員已經出發,轉個彎就沒看到人了,她們腳程頗快,我一度還以為他們在後面,且身材瘦小的同學也能背很重的東西,非常厲害。

一路有很臭的爛泥巴、坍方的土石斜坡、有點像陵線的崖壁、幾根竹子臨時搭成的跨溪小橋(水流急,怕負重過度,一次只過一人),和要攀爬的陡坡,很多路都是原住民朋友這幾次才走出來的。幾個比較驚險的路段我走起來還是很怕。幾個新美來的原住民小朋友走超快,從頭到尾都沒看到人,山社的成員也是,但後來才知道山社的一位成員負責壓後,難怪他走很慢,謝謝她們的費心。路上小方也跟一位新美來的大姊聊了一下。原住民朋友用額頭拉竹簍背東西,其中一位大哥用額頭背四十多公斤的發電機,走過剛那些怵目驚心的路段,我簡直不敢相信。

雖然加原住民朋友才二十多人,但隊伍很長且分散,路上大家也少有聊天。走了近一個半小時,我們到了從新美部落車子可以到達的路段,將物資放上車讓她們載回,跟東海山社的朋友聊了一下天,並拍大合照,此時真的很高興。回程的路上我還是不敢大意,因為出發前我告訴過自己每一刻都要小心。之後上了車,除了路況一樣驚險,有一台小發財水管爆了,我們只好把它推到路邊放,原本四台車的人擠上兩台車(其中一台停茶山),雖然擠得不太舒服,但很有趣,例如大家會為了閃躲迎面而來的竹枝而相互提醒、開玩笑。且也不知道為什麼,小方總能坐得很舒服XD。共同做些事就會成為朋友,也讓我想到浮現。

侯大姊說要煮當地最有名的竹筍請我們吃,山社的朋友說不能麻煩同樣是災民的自救會,但侯大姊堅持地說不吃就不給下山XD。約三點多回到大埔自救會,大家洗個手就穿著髒衣服吃飯,很有完成任務的好fu。我因為又暈車只喝竹筍湯,但也喝了四五碗,實在是很好喝。因為下玉井的車不多,山社和一些朋友先回去,我們揮手再見。她們多是大學生吧,她們說一趟高鐵的錢對她們是個負擔,還希望能多幫些忙。我也跟煮飯的大姊買了兩罐好吃的竹筍,雖然回去後我還要拜託別人煮XD。外來志工剩小廖大哥、螺絲跟我們清大三人,大家都累到跑去補眠。

下午、晚上的空檔跟唱歌喝酒時聽侯大姊、阿輝大哥等當地志工們聊了不少,我學了很多。我也邊聽邊吃了好幾碗一位大姊煮的好吃的綠豆地瓜湯。某位大姊提到,竹筍是當地生計的主要命脈,這次正逢收成前後受災,大大影響鄉民生計。某位大哥則跟我們清楚解說了當地及附近幾個村落土石流、淹水發生與否的情形和原因。阿輝大哥則不斷鼓勵還身為學生的我們不論書讀得如何,都要有顆好的心,並多進入基層認識朋友(這是我的詮釋XD)。侯大姊本身是慈濟的成員,受災之初因一些因緣際會和既有的人際網絡而成了當地自救會的核心成員,她自己也是苦過來的,我覺得她正義感十足。她不僅瞭解各村各戶的受災情形,在發放、分配從慈濟和紅十字會送來的物資時會分別計算合理的消耗時間,且會堅持將物資送到真正需要的人的手上,避免浪費或濫用,她說這樣才對的起各界送來的愛心物資。對當地文化的深入了解(例如原住民朋友的生活習慣),加上正義地評估計算物資需求,加上足以支援的社會人際網絡,我覺得這些是她能勝任一個很好的物資中繼點的必備要素。

「妳們來這邊就是在做功德。」應該是阿輝大哥說的吧,不論是第一天碰到的小廖跟其他大哥,或是大埔地方自救會的大哥大姊,以我的認識,對於充滿江湖味的她們,救災行動是「交朋友」(社會學可能會說「建立人際網絡」之類的)的觸發事件,做功德跟交朋友可以被放在一起理解。當然,這絕非在說她們不重視災民的存亡,何況她們多數也是災民。對於山社的朋友和我們清大三人,我想救災行動一定是不同於此的另一回事吧。而對於這次我們沒接觸到的政府官員、媒體及其他民間組織、宗教組織等,救災行動又是不同的事。這樣的察覺並不難,因為來自很不同背景的人在相處時的疙瘩或橫溝就是這件事的間接反映。

或許是太累了,當晚終於睡得比較好了,雖然隔天坐車還是暈得亂七八糟。轉了N次的車回到新竹,才真正放下負擔,覺得事情告一段落。


今晚吃飯時跟家銘交換了竹蜻蜓志工的經驗(跟某位大哥提到的工作分配不適、缺乏效率等又不一樣),是截然不同的經驗,很有趣。他也提到我覺得非常好的「募款監督基金會」之類的東西,為募款流向及明細把關。還有我提到的自己受到網路「感召」的感受,他說網路這類的媒介能使一群本無連帶的人「以為」我們彼此之間是有某種關係的,促成共同行動的擴大。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大家的微薄之力

8.14

我一直覺得我能做些什麼。前幾天很衝動,很想隔天背包一背就往災區衝,到現在我還是很想去。星期三跟幾個同學吃飯,大家都在聊災情,今天吃飯也是。平常沒在點新聞的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在看新聞跟批踢踢。

別說新聞畫面、災情剪片或批踢踢上的難過文了,我光看鄉民「加油」的推文就快哭了。那些沒把災民性命放在眼裡的狗官和媒體怎麼不去死一死?他們不死,死的就是可憐的百姓災民。災民在他們眼前哭卻還可以繼續亂搞,我完全不能懂這樣的人渣。

王建煊之前說:想拿刀砍人卻不知道砍誰。這是社會學關注的問題。

有人殉職。鄉民跟網路大顯神威,人物財血不斷投入。不知道為什麼,我好以我們六七零年級生為榮。我們靠網路過生活,卻不是不關心社會。我們關心的方式不一樣,行動的方式不一樣。我們只是需要被教導關心,我們只是需要管道來表現我們的關心。

聽說小芳、不淺好幾天沒睡幾個小時,卻還是自願擔任物資募集召集人,投入帶領清大部分的同學。今天我白天去幫忙,覺得很開心,看到很多人拿了各式各樣的東西來,也有捐錢和填志工輪值的。少的一包餅乾還是送來,也有人硬塞捐款又不留名字。交大跟竹師的同學跑來清大當志工,超有活力XD,能力也很強,大家合作愉快。這些就是別人口中的大學生、高材生和死阿宅。旁邊施工的大哥甚至幫我們載了一趟要寄的物資到郵局。郵局的阿姨跟送貨大哥也都替我們趕時間。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募血募那麼快的原因吧。

小捲、小鳳找明天白天打球,我說不行要幫忙,又自言自語地說了一下看到阿宅出動很感動。小捲就拿了一千給我,說他無法採買物資要我們幫忙採買。過了一下,小鳳拿了下樓去領的五千給我,我反射地想婉拒,卻又不捨災民。

我凌晨一點多在emergency版推文,版主一分鐘就給回應。有老師想洗災民遺照,就被一堆自願的分母推爆。我還真不懂,社會哪來這麼多好人?怕的只是大家的愛傳不到需要的人的手上。自來也說:成熟的心就是懂得不讓其他人受傷難過。

或許有些還未成為新聞中災情的、不被知道的,才是最大的災難。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在高雄

好久沒在高雄待這麼久了,除了在家裡,我外出就是往各個羽球館跑。我也是這一兩年才開始找高雄有哪些地方可以打球的。一個星期來,我幾乎每天都有打,其實就是在解饞和放鬆,只是這個饞頗大XD,一天不打球就會覺得全身不對勁。有種「好久沒打球,想一口氣全部打回來」的感覺。

當時從新竹回來也沒這麼想,所以我在高雄就穿著像在溜冰的舊球鞋、握著怕因握把太濕而隨時會飛出去的拍子在打球,但還是很好玩。老實說,這一週打球覺得超開心,一來感受到高雄的熱情,二來藉由打球認識朋友是非常高興的事情,三來我看到打球的球友都打得很開心。

上星期我在高應大打了四天的球,認識了朋友,也跟他們校隊打過,他們校隊雙打很厲害,穩定度好、攻擊力強、球路也很多樣,我覺得我們學校的雙打應該好好跟他們學。有一天去四維的路上,一位阿姨載著她的兒子問帶著拍子的我都去哪打球和學球,我們就留了連絡方式,週日去鳳西時又跟那位阿姨聊了不少。在四維,有一位阿伯看我在看球,他就主動跟我說他們的打球時間,邀我一起來打。在鳳西,我第一次跟所謂羽球團一起打球,覺得這種人際關係很有趣,他們雖然程度落差非常大,有不太會打的,也有比我強的,但大家還是能一起打球。陽明也非常有趣,而且我還打了一場難得的單打,很好玩。週日下午下大雨,在四維沒打到球,卻看別人練球看了兩個半小時,應該沒什麼人會做像我這種奇怪的事吧。

跟高應大的校隊打過球之後,我很想再做自我訓練,感覺好久沒有這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了。在四維看到一個小朋友非常認真、開心地在練球,我也有一種懷念的感覺,雖然我大一大二練球時總因打很差而不爽比較多。看到小朋友這種表情就會很高興。

看囧男孩看得很感動,小朋友跟阿嬤實在是太可愛了XD。我也在想我小時後是不是也這個樣子,還有我的夢想是什麼。看火影忍者也看得很熱血,有幾個「天真」的橋段我看了也還是很有fu。

希望一切都很好。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丁老師

這篇是很久前就要打的。

對我而言,丁老師是位「導師」,因為我真的太喜歡、敬佩他了,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卡里斯瑪的感覺XD。雖然他說他探索的是科學原則,但我就是喜歡他的道德味,他的科學跟道德是結合在一起的,根本完全就是小涂爾幹XD。

這學期上他的課,直到讀他寫的文章的那一週,我才發現我有一種「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的感覺。什麼時候開始,我對於道德性的追求被以政治正確的其他名義所掩蓋?什麼時候開始我以批判代替感恩、付出與回饋?懂了一些社會學以後?還好我還想的起來感恩的感覺,這可是我國中老師教了我三年的事。

看到表弟一篇服務感想的文章,突然覺得非常感動,換作一年前的我是絕對不會感動的。此時我才發現:我好像又走回來了?我想起在我國小榮譽榜上的座右銘:盡心盡力服務社會。這已經是多久前的事了?

讀丁老師的文章時有說不上的感動,而且覺得那篇文章好神聖,神聖到我不太敢在上面畫重點XD。他的文章有如其人,也如他所說的,充滿血肉、充滿生命、充滿質感與厚度。他帶我們到蝴蝶園說明「創造關係」;他跟動物互動時笑的表情很像小孩子的笑容;他也總是渾身解數,以全身的專注力在教學。老師對公共性的關懷,攫取來自各方各學門的學問和啟發,這也使我反省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只看某些特定的書而排斥其他「邪說」了?


在我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最好的老師。希望老師們健康快樂。

感謝一些最好的朋友

「雖然我幫不了你 但是我支持你」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體育的路

慢慢的,我承認在台灣,體育並非一條很好發展的路,而且我也慢慢的能承認,若我走在體育這條路上,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喜歡打球。就是因為這麼喜歡打球,我總告訴自己和別人「我下輩子要當甲組球員。」對體育發展的各種困境刻意充耳不聞。

其實我不應該不知道,走上體育之路的學子她們競爭之慘烈,拿「文人」的競爭跟她們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其他如資源、待遇等就更不用說了。「喜歡」是立基在特定(優渥)條件上的,想必我對打球的認識跟她們對打球的認識是天差地別。若資源不是掌握在文人手上,若社會上不是充斥著「讀書第一名才是成功」的論述,八成我現在也不會坐在這裡。

一切都是因為很機遇地聽到一個即將升高中的學生,在練了兩年多的球後,想繼續朝羽球的路走。聽到的當下,我竟然不能瞭解我對這件事的態度,而且我也對我的不能瞭解感到納悶。勸進?勸退?這件事對我可能是做研究的題材,但對他跟其他像他一樣的人卻是重要的生活抉擇。我只能確定:儘管我對打球的喜歡並不假,但不假也並非能對喜歡所立基的特定條件毫無認識。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太智障了

親愛的同學(只有今天很親愛,平常很機車)
謝謝妳們的生日禮物>///<

再sorry一次,我真的不知道我們今天下午有約Orz

今天進所辦前,想說所辦一定是吵翻天,
結果打開門,燈暗的,想說妳們躲起來,但又想說妳們若真的躲起來也太幼稚了吧= =
沒人,但有沒聽過的又很溫柔的生日歌,昏暗的所辦(發現很漂亮!),桌上的蛋糕跟卡片
原本想去沙發後面找人的心情沒了,拿起卡片開始看

這些都真的超有fu。以前的生日party都鬧哄哄,
這種安靜的生日祝福,突然覺得很感動,而且很特別(大家都長大可以嫁人了T.T)
我沒打開燈

但心中OS:你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出來= =

看卡片裡的文字之前,突然覺得卡片很眼熟,
ㄟ∼宗俊昨天不是才在所辦寫這個嗎= =+
回想了一下我們的對話:
你在寫卡片喔,誰的啊?
咳∼喔,我同學的。(卡片遮都沒遮一下)
喔。
我只花了百萬分之一秒就相信了,因為全所會騙人的,最後一個才是李宗俊吧

我讀字很慢,讀這張卡片時更慢
每個人寫的都很智障,看文字像是看到本人在說話,超搭的
妳們的笑容一一在我腦中流過....XD

文字很智障,但真的很感動

家銘像路人般地走進來,進來就「嗨柏嘉」然後坐下來吃便當
我想說現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家銘是真的路人,還是又是第二個圈套....

家銘打去給妳們,妳們接完電話後又繼續聊妳們的天也超好笑XD
妳們一向所做的事的好笑就在於妳們太渾然天成了!!!

我們果然是有機社群,不同type相互fit,不會失序XD
(還是其實從頭到尾都在失序XD)

在許完沒有蠟燭的願後,接著上演的是本學期最北七....
最機的是,惠捷看到所長進來還是穩如泰山繼續錄她的影
我想我休學的時候到了T.T
碎紙機是我一輩子的痛,還有慶生記得要鎖門

阿華哥聽到我生日,就馬上給我個擁抱,加送我們一大罐小米酒>///<
好喝到不行,配上蛋糕

謝謝妳們!
然後影片請不要公開太大,我還不想當諧星T.T

也謝謝好多人,非常開心!爸媽老弟我愛妳們!
老師學長姐同學朋友!
也希望我的開心能分給很多人

我明天要報告的memo還沒生><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07級要畢業了

今晚球隊幫07和09級的學長姐學弟妹送舊,還有一個02和一個08的XD。兩年前07級大學畢業時因為有些人還會留在學校,沒特別有fu,連去年08送舊時我自己也沒特別有fu,但相較於以往,今年在忙碌中卻又特別有些說不上的心情。我想原因應該是,若她們這批人今年離開了清大,我大一大二時的清華羽球隊就真的全部都離開了(只剩小肌XD)。

大一大二時在球隊的時光實在是影響我太大了,我之後的生活、人際、精神目標等全被羽球影響,而當時在球隊一起奮鬥的學長姐和同學就一直停留在我心中,她們是教我什麼叫練球態度的一群,她們是教我什麼叫球隊感情的一群,她們是我景仰的清華羽球隊。當然包括林教練、貞興和04、05、06的學長姐。

今天送舊時碰到久違的林教練,我還沒什麼臉主動去找他聊天,想不到他還跑來找我講話,雖然只是找我幫些忙,但我還是很高興。林教練雖很少再來清大,但他還是有在帶元培的學生打球。

我知道我不捨是因為我大一大二時的清華羽球隊將全部離開,而且我發現我會害怕自己不再喜歡打球,我也會害怕自己忘了每天逼自己體能和球技要不斷進步的熱情,特別是像現在課業、雜事這樣在操時。看到拍子不會手癢、推平球抓不到點、進球館時不會特別興奮....這些都會使我害怕。至少我現在還會害怕。

這樣的熱忱和感情就是我對球隊的全部,真誠的全部。有些沒一起奮鬥的路也就算了,雖然我也感到遺憾過。畢竟我在任何一刻都努力過了。

謝謝妳們。一路順風:)。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情境下的想讀書

一年來,有些時候我會非常想讀書,想看很多書、紮實做研究、寫東西,又有些時候我會非常不想碰書,覺得這條路太累了。這兩種情況的交替常常在發生,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這些想法。我覺得這些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狀態,最明顯也最糟糕的例子就是,我原本想看的書,當它被列進我修課的書單中時,當學期我就不太想讀它了。

我發現了我這個問題,雖不是不能理解,但還是想"改正"這種習性。能理解的原因,是因為我一年來一直處於一個不太好的讀書情境,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我還沒有爆走也是因為所上的學術風氣實在是太好了。但是我(現在)也沒後悔,因為我選擇了我覺得在這階段對我也很重要的事,且也確實學到不少不同於讀書的事。

這個問題要嚴重也可以很嚴重,極端的話像是我在什麼位置就不想做什麼事。剔除我一年半來的外在因素不談,應該有改變的方法,例如不要把它當工作、把工作跟生活分開,及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我覺得這三點是關鍵。只是諷刺的是,當我找到對社會學或學術的興趣之後,又因為相關的情境而使我常常十分疲倦。

不能否認,很多老師、學長姐、同學及朋友都能扮演正面的力量幫我補血、給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很謝謝她們。我有自信能改變這情境,也有自信在情境改變後能做得很好。

承諾

當研究的田野接觸到社會中相對弱勢的人,她們對研究者的期許可能會直接表明,也可能不直接表明但妳心裡很有底。當她們跟妳說"萬事就拜託妳了!"妳(我)有辦法開口拒絕嗎?連要答得保守一點都很困難吧。

去年在青海,學生們當著我們的面問"妳們還會再回來嗎?"我實在實在是無法跟她們說"不會"或"不知道耶",而且在出發去當志工之前就已經有人明確跟我們說過"記得不能亂給承諾,亂給承諾的傷害更大。"我也沒有忘記,但我就是說不出口。

什麼承諾?誰在給承諾?為什麼給承諾?為什麼不給承諾?有心的研究者和背包客在做甚麼?學術掮客在做什麼?我還能做些什麼?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田野?生活?

上星期跟老師去拜訪一位漸凍人阿姨,這是我目前碰過最震驚的田野,心情滿沈重的。一位只有腳指、眼皮、眼球能動的人,要怎麼跟她溝通?記得她在我們訪談過程時按了一次緊急呼叫器,她的看護過來,用溝通板問她發生了什麼事,結果才知道「只是」她用腳指控制的滑鼠移了一點位置,使她無法按,以致在場的人完全無法與她溝通,而且在場的所有人完全無法知道這件事。光這「小插曲」(可能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就能大概知道她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溝通,這對我們而言可能只是研究的田野,但對阿姨而言溝通是生活最重要的地方。蚊子叮咬時只能看著牠叮咬然後飛走;外出旅遊時視線被欄杆擋到卻什麼都不能做;當別人說了一句心有戚戚的話時連個表示贊同的「嗯」都無法發出。有知覺,能思考,更有喜怒哀樂的感情,但卻無從(立即)表達。

希望能有些改變。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不同的世界

剛寫完欠了好幾天的回賤兔的信,又提到了大運會。這次大運會我掙扎了很久要不要去,因為正好撞到好幾個課堂報告、作業(欠了N週...)和工作,但其實我還是很清楚,我是不可能不去的,一來是因為甲組的身手使我很著迷(真的是著迷= =),二來是比賽的氣氛讓我很嚮往,而這兩者都不是能從影片或一般生活中見識到、感受到的。

為什麼我會是個(半弔子的)讀書人,而不是個運動員呢?我還是認為我很適合當個運動員。雖然以我現在的體力僅止於能打一場新制單打,但我也有過能連打十二場單打都不會喘一下的大三XD。

每年的大運會對我而言就是朝聖吧,那裡帶給我太多的大開眼界、熱血沸騰和激勵。今年也有幾個甲組單打選手是我非常欣賞和崇拜的,腳步流暢到快到像水像風、完全不像在跑,小球神乎其技,球路組織聰明漂亮,心理素質和節奏掌控穩定又突出,其他的更不用說。臨場觀賽的享受,大概只比自己上場打一場好球差一點而已。有的球精彩到我連髒話都忘了要罵XD。

我一直覺得,若我能每天看這樣的比賽,若我能每天練球練體能,若我能早幾年開始學球,若我出身科班,我一定能跟他們一樣好。這是個當下的我所嚮往的世界。想到這裡總都有點小感嘆:可是我不是,而且也沒有「從現在開始努力就能、就有可能」這回事。

這是個與我的世界完全不同邏輯的世界。對於我們,讀書、腦袋、紙筆產出就是一切;對於他們,身體能耐、球場上的勝負和喝采就是一切。大運會不是比賽,而是榮譽和成就的全部,是摔球袋和折拍子的鬱悶,是為了一分而撲地又跳起來又再撲地的不放棄。

當然,我也很想知道我所嚮往的世界中的人都在想什麼。若有些是反過來嚮往我的世界,那他們是不是遭遇了什麼樣的困難?又我也在想,若我下輩子出身科班,我會不會就此討厭打球,或還是會如同我今天的喜愛不倦一般?別說下輩子,十年後、二十年後的我呢?但這樣想也不一定表示我就不會有如同今天的嚮往。



突然覺得,這種強烈的投入與認同好像是我的特質,這讓我想到過去參加的活動、帶的營隊以及小綠豆的田野分享(因為自己還沒進田野)。用涂爾幹的話來說,它們往往就是我的與日常生活斷裂的「集體歡騰」XD。

又想到丁老師上星期說的:我們所的平均論文品質非常好,比起某大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段讓人聽了很熱血的話,以及我對所上老師們的喜愛,是我努力想寫一篇好碩論出來的最大原因。雖這感覺沒那麼集體歡騰(同學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時候應該也差不多了= =),但我對所上、老師、同學一樣非常有認同感,這似乎也是個我目前正在追求的另一個世界,只是我跟這世界的距離沒體育的世界那麼遠而已。但是在跟一些我最喜歡的老師們聊天時,偶爾會聽到她們感到很疲倦的心情,甚至有想quit過。讓老師們如此疲累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她們花了很多時間在與學生的互動上,例如meeting討論聊天(那天聽到是大學部的),當然老師們是很用心地在帶學生,但正是這個使我最喜歡愛老師們的地方,是讓她們過於辛苦的地方之一。這是不是某種程度的另一個世界中的人的想法呢?這兩種對於另一世界的追求是不是可能哪裡有點像?


這些是無解的問題。但我能把握的,是在「我們的世界」中努力地、享受地打球。

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新竹NGOs

早上因為得了爬不起床的病所以中午才起床,也因為中午才起床,跟預定的計畫不一樣(啥時一樣過了= =)所以有點悶。洗完澡後出門買午餐,結果布拉魚炒飯沒開,更悶,就換往馬偕那方向覓食,碰巧看到馬偕旁邊的大草坪好像有活動就過去看看。是一堆新竹NGOs的聯合擺攤,超熱鬧,但那時已經是收攤時段了。

草地因為下雨變成爛泥巴,我走起路來很像機器人,看到所有人的鞋子跟褲子也都是泥巴,想必她們一定很投入地在忙。我繞了兩大圈,不但解決了早餐(?),還因收攤時的特價多帶了餐盒回來。非常開心,不是因為買到特價餐盒(其實我前後也花了不少錢),而是因看到一堆NGOs很熱情、真誠、認真、開心地在推銷自己的食物、商品跟理念,跟他們買東西時的對話就跟一般攤販互動時的感覺很不一樣。

各式各樣的NGOs,擺攤的從小孩子到阿公阿嬷都有,在她們簡單的看板、招牌及畫有愛心圖案的志工背心的背後,有她們的理想和活力,這是不同於世俗工作的理想和活力,不同於學院經書的理想和活力,也是所上邀請的NGOs演講的另一種面貌。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兩岸同心」在青海

2008年七月底到八月初的整整兩週,我在青海度過了我覺得我這輩子都不會忘的日子,一直到今天,我甚至每天都還會印象式地想到在那邊的孩子:湟中一中的學生。當然還有合作了兩個禮拜的來自兩岸五所大學的四十位志工,每個人的面孔我都還記得非常清楚。

二十三年來,這次的機運和緣分對我的衝擊太大了,或許是我容易將這類感情放得重吧,每次想到她們,我的心情就很複雜。我(當時)對她們多麼重要,她們對我多麼重要。我說我們會再見面,我自己知道我到底在說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的確,和學生們、其他志工們的道別,我難過如生離死別。

到今天,至少我嘴巴和念頭上還沒放棄希望,我想成事的機會就還不是零。我不像一些同樣很有理想性(我不是說我很有理想性)的志工或許能完善地處理情緒,去年回國後,我幾近到八月底整個心神都還在青海,且還沈浸在複雜的情緒裡。我當時也花了不少功夫在搞QQ跟校內網,但不知道為什麼,在幾次感人及開心的對話之後,我很久就不上線了。

當地兩週的生活,真的是幾乎所有生活細節我都還記得很清楚,要不是親身經歷這份情感,我自己也不相信。當然,這份情感包含在青海大學內把我們當自己小孩的賣水果的阿姨,以及餐廳的大姊們。我答應妳們的事我都沒做到。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這學期初時辦的今年志工的培訓,跟其他團的志工一起辦活動玩得很開心,卻也一直使我回想那兩週的種種。有的志工講師很強,偶然一幹就是好幾年的志工實踐投入。我很清楚我不會、不能這樣做,或許因此我才格外在意吧。對我來說,這次的經驗使我「上癮」,而我在努力的就是克服這個癮。

希望這樣寫出來,能使我更有前往找妳們的勇氣。帶著答應要還妳們的妳們去年寫的自我期許,以及我的信和禮物。

決定搬家

今天去看了旻玠的房子,還是決定期末時要搬過去。既然我已經決定要當409人,跟人類、哲學、歷史所拼了XD,房間小一點沒差。去年剛搬進來這裡時,當時覺得自己會住到碩班畢業,因為我是個能忍受小問題也懶得搬家的人。honjo跟zenyi學長決定搬走,應該也是我決定換房子的重要原因吧,近一年來,通常只有收錢或我又忘了叫瓦斯時Orz才會講話的我們,搬家前我還是覺得很不捨。

honjo學長人真的超好,去年我來看房子時,儘管房子很多條件不太好,我還是馬上決定OK,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完全能感受到他是個非常好的人。住進來後,發現家中公共的大小雜事幾乎都是他在熱心、義務打理,從清廁所和客廳、倒垃圾、找新房客、處理共同基金等拉哩拉渣的事,還幫大家排班輪值工作,但我很欠揍地都沒做Orz(我的藉口是我光處理我的學業跟工作就快掛了...)。他也常主動找我或其他人喇賽,讓我感受到室友的感覺XD。記得有一次他跟zenyi學長跟我三人站在客廳聊了超久(其實應該也還好而已XD),我才知道他們是台南跟高雄人,果然還是「南部人」比較有人情味、講話比較好笑XD,那次聊得很開心。

還有,我們樓下附近的一位阿姨,每次我出門或回來時常常碰到她,她都主動跟我聊東聊西,聽honjo學長說她都會幫我們注意房子周遭的情況,而honjo學長以前也常去她的店吃飯,可惜後來關了。對我來說,這也是匆促生活中難得的人情味。

快一年來,我受honjo學長他們的幫忙超多,甚至從我還沒搬進來前家瑋學長聽說我媽要來看就先幫我把房間的地拖好,一個第一次搬到外面住的學生碰到這樣的熱心人,真是無以答謝。我不但沒什麼貢獻,還造成幾次大家的困擾,像寒流來時沒瓦斯熱水洗澡= ="。謝謝他們的包含。千希望萬希望他們工作順利、感情順利、生活順利。後會有期。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真正的生活

真正的生活不是機械性地把書讀完跟把工作做到完美,而是會為漂亮的一句話及值得尊敬的人而印象深刻。

真正的生活是在隔天要交的報告還沒寫完時,還在花功夫處理自己想念的情緒。

真正的生活是即使前一天熬夜熬很大,站上球場還是會眼睛發亮、充滿力氣。

真正的生活是總是無法拒絕跟同學一起喇賽、吃飯、分享抱怨,並在已經讀不完的書上再增添「浮現」的書目。

真正的生活是多幫忙朋友,有時只是一句話和一個微笑的表情。

真正的生活是每次回高雄時都有死到不能再死的死黨們一起殺時間,而把辛苦背回去的N本書刻意忘記。

真正的生活是陪著爸媽跟老弟,逛市場、買衣服、看電視和在車上睡覺。也不忘打電話給阿公阿嬤。

真正的生活是邊騎車邊哼歌邊想要吃什麼飯邊克制自己買飲料邊譙總是在剛變紅燈時才到路口。

真正的生活是邊看逼上的推文邊大笑,然後想要推什麼更好笑。

真正的生活是還沒忘記什麼事是有價值的、什麼事是正確的、如何輕鬆地真誠地笑,以及鼻酸的感覺。

真正的生活是每天都在期待自己今天能做很多事,並順利度過難關。

真正的生活是為自己認識越來越多的好人或跟他/她們越來越熟而開心。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高雄人

「我在高雄出生,在高雄長大,以身為高雄人為榮。」這是我推甄時自傳中的一句話,也是認真的話。現在想想,怎麼說是「認真」呢?為何、如何「認真」?記得一年來,有不少人跟我說過:「蛤!你是高雄人喔,看不出來!」我想也是吧,我是不知道她們心中「超級真實XD」的高雄人的模樣是怎樣,但連我自己也覺得自己的確好像不太像個高雄人XD。

不像的原因可能是家庭背景、「學院化」、「社會學化」,或在新竹待太久了(這句我就是在亂歸類跟製造對立XD)。但問題是,我對「不像個高雄人」有些不安,因為我希望自己像個高雄人。為什麼?除了認同感,我想應該是(廣義)政治立場的選擇、凸顯,以及「有立場」的歸屬感吧。選擇政治立場的意思大致是「他者」、不同於「主流」(雖然高雄也不是多麼「他者」),會這樣想應該也多少受社會學影響。這也讓我想到大一上課時JT老師在嗆某國人XD。

這可能也可以跟同學最近的話題:「位置」,有點關係。就我來說,對什麼領域較有興趣、嗜好、(不)關心什麼等,都難以掩飾我的「位置」。儘管我認為偏好、關懷可以改變,也還試著在改變。再一提,「眼界不受限於自己的位置」,這也是社會學教的。

至少現在對我而言,政治立場其實也不是什麼嚴肅的問題,因為即使意識到了,大部分時我還是 don't act or talk like a 高雄人,雖然我打球時髒話很多XD。一句話「我是高雄人」或各種言談舉止總是有意無意的,有意無意的,就是細微卻明顯可見的政治的表達與抗爭,就算它(還)不是個嚴肅的問題。

Prof. John Law

有幸能在 Prof. John Law 來台灣時參加他的演講與工作坊。只有一句話:How NICE he is!!!

在他來之前,喜歡他的文章跟他的ANT;聽他演講後又非常喜歡他的幽默、深入淺出及謙虛;跟他吃飯聊天(他對我的爛英文忍受力很強),又非常喜歡他的平易近人、親切、風趣、認真、有禮、細心。另外,他對台灣各種現象的好奇,以及他對學術的認真(他說:「當自己做演說和與人交流時,才真正知道自己在文章中寫了什麼。」因此工作坊結束後,他回招待所還在寫東西)都使我印象深刻。

才聽 Prof. John Law 幾次演講、跟他吃三次飯(我只有在最後一次人很少時才跟他聊天),就完全被他吸引了XD。跟人相處、互動,才能真正感受到他的風範,太讓我敬佩了!這就是大師!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有機連帶與浮現在社會所

太久沒打blog了,不是太忙,就是忙裡偷閒的時候也會先去打球或幹別的事XD。今天文化的課堂報告,我根本就是在胡言亂語,若丁老師叫我去撞牆我一定會去撞=.=,自己真的很丟臉。但是,老師不僅能從連我自己都看不懂的memo中回答我的問題,還鼓勵我(們)不要灰心,真是感動到家。老師上課不僅認真,氣氛也很舒服、有趣,對我而言,他不只是老師,而是整個為人的榜樣。很高興有幾位同學也跟我一樣都沈浸在他的感召之中XD。別忘了,別再重演上學期的窘境。老師的認真和包容不是拿來給我(們)踐踏的。

最近我們班陷入瘋狂狀態,每週吃飯都超嗨,我講話都用喊的=.=,什麼都聊,很開心!每個同學都很好笑(是我笑點太怪嗎...),最近流行用「高級」嘛,那有幾個就是「高級嘴砲」XD。常常書還沒念或很累啥的,還是會去跟大家去吃飯喇賽,覺得跟同學在一起就很有精神。今天在丁老師口中的「混亂」中「浮現」出了階級工作坊的進階構想,兼具學術學習、可行性、創新、趣味、批判等,她們真是太強了XD。連對聯都做好了:學術生涯不寂寞,有機社群在清華(橫批不便說XD)。希望能順利進行。

我(很早就)發現我得了不想念課堂指定閱讀、只想念非指定閱讀的病;也得了不晚睡會死的病。這兩個病不知啥時才能被治癒。另外啊,像Z文有辦法兼顧指定與非指定閱讀,還有日劇、電影、想的到的應該都有XD,而像shih有辦法白天上課、晚上練團又練球,然後半夜K書,她們有本錢能在基本要求之外做更多。若我要接工作、參加讀書會、打球等,就起碼也要有本事做到基本要求。

有時會覺得對學術非常有熱忱,又有時會覺得很倦怠無趣,而且這兩種感受可能前後出現在兩天或更短時間內,這件事有時還滿讓我困擾的。這學期剛好聽了不少同學的旅遊或「就是想出門」的經驗,感覺很有趣,不知這會不會是我這困擾的出路?還有,「社會學或STS究竟適不適合我?」、「我是不是只是喜歡頭腦體操的感覺?」這類的問題也還是會不時跑出來煩。打穩基礎、培養武器、早點畢業、廣泛閱讀、工作賺錢、課外活動等,這幾件事基本上是相衝突的,怎麼取捨?也記得,不用循著既有模式思考這些問題,要從我的獨特性出發找答案。

還是先從早睡早起、兼顧讀書打球做起吧!今天聽到同學說很喜歡新竹的生活和有機連帶,這似乎在人之間也是會相互強化的,就像今天丁老師說的社會關係與文化象徵系統的相互對應。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享受比賽,享受生活

小林教練及Chinese Taipei張總是跟我們說要享受比賽,這是我最同意的話。

Chinese Taipei張的表演賽,老實說我覺得超好看,每次這種level的play我一定會站到場後看,非常過癮。但昨天他們第二局領先後,Chinese Taipei張顯然開始在「表演」,我對此一向都是不以為然的,因為我覺得尊重很重要。但今天不知怎樣突然想到:他就只是在享受比賽,如此而已。或許他太有本錢,但有無本錢又是一回事,任何人都可以,也應該享受比賽。很巧的,我這想法從他今天的文章中被證實了。現在我不只佩服他神人的球技,他真正厲害的地方其實來自他打球的態度。

柏霖的第三局,是我看梅竹羽球賽五年來第一場想哭的比賽。不是因為贏了才這樣說。大一當火力班時,也曾因清大輸而鼻酸,但當時眼前的校籃校排不是我認識的人;威力上場時,我也只是賣命為他加油。看柏霖第三局落後時的表情,我覺得是第一次看到這表情,就知道他為了想贏而做過多少努力。那是不自怨、不害怕落後、專注於要扳回一城的表情,「把每一球當作最後一球在打」,有人示範給我看了。

jason沒打,但看得出他應該是最緊繃的人之一,這是我欣賞他的原因。還有釣哥、失禁、阿德。問我為什麼會帶頭喊加油,我也不知道。我對球隊的情感實在是很複雜。

今晚跟同學一起去幫shih加油,之後吃薑母鴨聊天,每次跟同學吃東西聊天總是最快樂的(到底是吃東西還是聊天在快樂XD),有這些同學很好,而且他們每個人有趣的點都不同XD。有幾個話題印象較深:一個是團團圓圓,才讓我真正在想到底為什麼「喜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是可怕的;一個是我認為即使我懂女性主義也不會對啦啦隊不爽(但對默哀的不爽倒是有),但為什麼?我們該不該不爽應視什麼而定?書讀太少,我才剛開始在想。

跟同學聊天總會覺得她們社會學sense很好,很佩服,倒是我不愛看新聞、不常思考生活,還讀社會學很神奇。今天也從同學的不爽中突然想到:社會學到底帶給我們什麼?為什麼我就是有意無意地不喜歡有助於社會學sense的看新聞和思考生活?好像是因為我現在覺得享受生活(不是糜爛,是從生活細節與壓力中求樂)很重要。但這是不是跟社會學的生活觀相衝突?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雜事」很多

開學的前兩週幾乎是忙到掛,編輯、訪談稿、田野、涂爾幹讀書會、STS讀書會、圖博週、國際志工培訓營、附中同學來新竹考試、有的沒的....為了讓自己有志於讀書,還刻意認領了課堂報告。想到,就是希望自己不要過亂遭遭的生活,暱稱才打「胸有成竹」。不是在抱怨,在某方面,儘管累歪很痛苦,我還是樂於這樣的(過份)充實,因為這每一樣對我都是非常重要的,無法為了成全誰而捨棄誰。

但有一個「社會所研究生」的身份,對於「雜事」很多一事有很多尷尬。例如我不喜歡別人說「外務很多」,我也可能不太想讓別人知道我還有什麼什麼事,因為對一些人,這些就只是「雜事」,但對我卻是很重要的事,我能自己判斷。雖然若事情多,對個別的投入可能會相對減少是事實,但為了不想聽到別人的閒話,我是賣命想在所有事上都能盡力。但這幾天在文書工作及課堂報告上都出包,對自己能力的評估該務實點。

關於「活動」,我知道很多人有很不同的看法,像是該不該做、該怎麼做、該做多少、為何而做等。對此,我注意到我的小改變:一是,我不像以前那麼在意別人的外圍(即不在機制內討論,或轉口而來)看法了;二是,我比較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了。這是「成長」嗎?不知道。另外,真的很感謝關心我太過忙碌的人:ck、bodu、小文等,或許就是因為妳們會擋我或分擔,我才敢這樣看似毫無後顧之憂地衝。我承認,因為從小的活動經驗,我很喜歡活動,這是情感面,不涉活動意義。

剛跟小千小聊了一下,正要聊到他對圖博週的看法,就因故要收手了,但大概知道,他的思考方向跟上次聊野草莓時相似。書一年一年在念,別人對我(們)的評判也會是越高標準高期待,例如我對於我沒想過「為何這麼做?」一事感到不安,因別人問兩句,我會不會就站不住腳?除了對活動的情感、對認識人和事物的新鮮感,「先做再說」可能不能再被當成玩笑話,因為對我,這可能是有「社會所研究生」身份的另一個尷尬。雖然我不全是沒有思考,但我倒是完全同意應該以更高標準處理事情。至於尷尬的感覺,我發現「思不思考事情」已經不是興趣或習慣的問題,而是有了這身份,它就是應不應該、對錯的問題。跟小千聊天感覺很好。

跟所上同學共事的感覺很好,跟國際志工那批人共事的感覺也是,真的很有趣。認識朋友、學著做事情,光是過程本身就很吸引我,這可能是我目前難以脫離忙碌的原因之一。至少有幹勁和熱情是件好事。附中同學帶給我好喝的咖啡包,可惜搭配熬夜的咖啡總是噁心。今天在中心跟同學們一起喝的咖啡加牛奶就很棒!

昨天跟JH老師聊,好像聊了太多XD,他人真的很好。其中一件印象最深的:「只要我是社團指導老師,學生所做的一切的事我絕對願意概括承受,儘管我自己可能不完全同意這件事。」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圖博週海報

我覺得海報很漂亮。

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祝福shih

shih背著很多的壓力,我也是去年畢業前夕才知道的,那次印象很深,我第一次看到她那麼難過,應該說是把壓力暫時宣洩出來。球隊上的、老師的、家裡的、未來進修的等,其實她在很多地方跟我很像,但可能我比較幸運的是,我比較會自我調節,以及我碰到很多很好的人。像是練球,雖然我兩年前就不練球了,但還是有在跟球隊的朋友喇賽,也有很多其他朋友可以一起打球,對於早已放棄上場的我,每次聽到shih說要回去練球,我都有種「就靠妳了!」、「替我出口氣吧!」的佩服的感覺。

我做的到很多事,但也有些事我(目前)怎麼就是做不到,回去練球是一個,家庭是一個,轉跑道可能是一個。我這人也滿奇怪的,可以說是真的樂於為別人而活吧(對於「做自己」之類的認同我也很能接受和理解),只要爸媽弟弟、好友、喜歡的人她們高興,我就很高興,自己倒不特別想些什麼。另外,社會學,我也是真的喜歡,但這喜歡背後也曾有著排斥換跑道的情緒。

shih今天或許有自己想走的路,我還能懂,而且我覺得我更能懂她因此有很辛苦的壓力。光是對於練球、家庭、換跑道三件事,今天換作我是她,我大概就沒勇氣像她這樣堅持了。她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勇敢,不是逞強的那種勇敢。我碰到困難時,會知道有人在支持我,希望shih也知道,今後她碰到困難,也有很多人再支持她。哭完,不論釋懷與否,才能繼續走下去,我總是如此。希望她能在自己的路上克服困難,順利快樂。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堅持打球

還一個禮拜開學,手邊還一堆事,原本預計寒假要做的自己的事幾乎都沒做。想起上學期一開學就生場大病,躺了兩天,加上後來野草莓感冒連續咳了一個多月不會好,這些對我來說真是見鬼了。大學四年沒生過幾次病,才碩一上就變這副德行,真是該檢討。希望這只是成長的過渡期。忙碌、壓力、疲累啥的之後也只會多不會少,要學會擺平它們。


講那麼多,還不是只是要為我希望能把打球運動排進這學期的日常行程找個正當性XD,上學期一操,我發現我球感一直退,而且退得比想像的還快,這可是不得了的事!雖然我的心已無法放在練球上,但我從沒放棄進步,更別說放棄打球了。其實我上學期還是有在打,而且打不算少,但打球的sense一直沒到以前水準,原因就是因為我有認真在讀書XD,得了打球讀書不能兩全的病,真是個大考驗....


我後來才發現,我會那麼喜歡打球,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有在進步,每天打都不會累,但這陣子來若打得差,我發現我竟然也會對打球有厭倦感,不可思議=.=。但我還不希望那麼快收起拍子。因為多數的打球還是使我非常興奮跟開心,真的是樂此不疲。講是這樣講啦,再來這學期應該是會忙到不用怎麼睡覺吧,打球....走著看。只是提醒自己,絕不能在心理上先放棄,不然就真的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