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遊民受傷生病卻不想就醫
?為什麼他們肚子餓卻不願到平安站吃飯
?為什麼有些人成天喝酒不努力找工作
?我常在想,我熱血、樂觀、肯努力、對目標有熱忱、有自信能成功,是源自於自己過去的經驗,我一路升學順利、學球有成、獲得榮譽等,這些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只要我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且讀書會讓我更好。我是從這些很具體的經驗學習這些被內化的情感和價值的。但是我們從來不討論成功的結構性條件,例如有多少人的支持可以讓我無後顧之憂、對於成功的可及性的態度。若是如此,這些情感價值並非與生俱來,我們便不應以此衡量評判他人的生命,"他不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你為什麼不努力
?"的質疑是因為看不到這更深的層面。所謂努力其實可能只是社會所賦予我們的某種狹隘的努力。
又如,我喜歡認識人交朋友,認為朋友能讓我的生活更好,對於人際相處不恐懼也不陌生,這樣的態度與能力也可能是從小時的營隊和活動經驗習得的,而這些經驗必然是立基於相當的經濟與文化資本之上。因此,連看似個人深處、最具普世價值性的情感、態度、能力,都是社會性的、經驗性的、歷史性的,這就是habi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