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學了一課

2010/06/03 Thu 00:46:38

嘉年華的活動,我很意外竟然會發生CT醫院跟HL之間的小摩擦,因為我還是預設了活動中各行動者的同質性與行動一致性。聽蘇醫師的描述,摩擦起因可能在於公、私部門之間被預設的對立立場:公部門是保守的,NGO是進步的。且運動的手段之一就是立出靶子做攻擊。當有誠意的溝通與學習試圖透過公開媒體來傳遞時,再有誠意的內容都可能沒用,因為媒體脈絡下的預設對立立場,溝通往往只有形式,沒有內容。有誠意的溝通與學習必須透過其他方式來表達才不易被扭曲。

從這摩擦也可看到對疾病檢驗結果的階段性情緒反應的具體效果,再加上個案友人或部門人員有意無意地擴大轉述,誤會可能就此形成。原本看似大家都沒(大)錯且目標一致,結果卻可能帶來內耗。

因此,看似目標一致的行動者之間的關係應被更謹慎地處理,也應將物質性效果(例如檢驗結果與階段性情緒反應)細緻納入考量,再者,處理這些關係時還要思考脈絡問題(例如公開媒體下的對立立場)。我覺得有趣的點在於,當公部門試圖做些「改進」或「顛覆傳統」時還會被質疑,還有前前後後公、私部門之間的姿態(例如拜碼頭)與立場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