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我承認在台灣,體育並非一條很好發展的路,而且我也慢慢的能承認,若我走在體育這條路上,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喜歡打球。就是因為這麼喜歡打球,我總告訴自己和別人「我下輩子要當甲組球員。」對體育發展的各種困境刻意充耳不聞。
其實我不應該不知道,走上體育之路的學子她們競爭之慘烈,拿「文人」的競爭跟她們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其他如資源、待遇等就更不用說了。「喜歡」是立基在特定(優渥)條件上的,想必我對打球的認識跟她們對打球的認識是天差地別。若資源不是掌握在文人手上,若社會上不是充斥著「讀書第一名才是成功」的論述,八成我現在也不會坐在這裡。
一切都是因為很機遇地聽到一個即將升高中的學生,在練了兩年多的球後,想繼續朝羽球的路走。聽到的當下,我竟然不能瞭解我對這件事的態度,而且我也對我的不能瞭解感到納悶。勸進?勸退?這件事對我可能是做研究的題材,但對他跟其他像他一樣的人卻是重要的生活抉擇。我只能確定:儘管我對打球的喜歡並不假,但不假也並非能對喜歡所立基的特定條件毫無認識。
教育階層週
1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