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體育的路

慢慢的,我承認在台灣,體育並非一條很好發展的路,而且我也慢慢的能承認,若我走在體育這條路上,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喜歡打球。就是因為這麼喜歡打球,我總告訴自己和別人「我下輩子要當甲組球員。」對體育發展的各種困境刻意充耳不聞。

其實我不應該不知道,走上體育之路的學子她們競爭之慘烈,拿「文人」的競爭跟她們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其他如資源、待遇等就更不用說了。「喜歡」是立基在特定(優渥)條件上的,想必我對打球的認識跟她們對打球的認識是天差地別。若資源不是掌握在文人手上,若社會上不是充斥著「讀書第一名才是成功」的論述,八成我現在也不會坐在這裡。

一切都是因為很機遇地聽到一個即將升高中的學生,在練了兩年多的球後,想繼續朝羽球的路走。聽到的當下,我竟然不能瞭解我對這件事的態度,而且我也對我的不能瞭解感到納悶。勸進?勸退?這件事對我可能是做研究的題材,但對他跟其他像他一樣的人卻是重要的生活抉擇。我只能確定:儘管我對打球的喜歡並不假,但不假也並非能對喜歡所立基的特定條件毫無認識。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太智障了

親愛的同學(只有今天很親愛,平常很機車)
謝謝妳們的生日禮物>///<

再sorry一次,我真的不知道我們今天下午有約Orz

今天進所辦前,想說所辦一定是吵翻天,
結果打開門,燈暗的,想說妳們躲起來,但又想說妳們若真的躲起來也太幼稚了吧= =
沒人,但有沒聽過的又很溫柔的生日歌,昏暗的所辦(發現很漂亮!),桌上的蛋糕跟卡片
原本想去沙發後面找人的心情沒了,拿起卡片開始看

這些都真的超有fu。以前的生日party都鬧哄哄,
這種安靜的生日祝福,突然覺得很感動,而且很特別(大家都長大可以嫁人了T.T)
我沒打開燈

但心中OS:你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出來= =

看卡片裡的文字之前,突然覺得卡片很眼熟,
ㄟ∼宗俊昨天不是才在所辦寫這個嗎= =+
回想了一下我們的對話:
你在寫卡片喔,誰的啊?
咳∼喔,我同學的。(卡片遮都沒遮一下)
喔。
我只花了百萬分之一秒就相信了,因為全所會騙人的,最後一個才是李宗俊吧

我讀字很慢,讀這張卡片時更慢
每個人寫的都很智障,看文字像是看到本人在說話,超搭的
妳們的笑容一一在我腦中流過....XD

文字很智障,但真的很感動

家銘像路人般地走進來,進來就「嗨柏嘉」然後坐下來吃便當
我想說現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家銘是真的路人,還是又是第二個圈套....

家銘打去給妳們,妳們接完電話後又繼續聊妳們的天也超好笑XD
妳們一向所做的事的好笑就在於妳們太渾然天成了!!!

我們果然是有機社群,不同type相互fit,不會失序XD
(還是其實從頭到尾都在失序XD)

在許完沒有蠟燭的願後,接著上演的是本學期最北七....
最機的是,惠捷看到所長進來還是穩如泰山繼續錄她的影
我想我休學的時候到了T.T
碎紙機是我一輩子的痛,還有慶生記得要鎖門

阿華哥聽到我生日,就馬上給我個擁抱,加送我們一大罐小米酒>///<
好喝到不行,配上蛋糕

謝謝妳們!
然後影片請不要公開太大,我還不想當諧星T.T

也謝謝好多人,非常開心!爸媽老弟我愛妳們!
老師學長姐同學朋友!
也希望我的開心能分給很多人

我明天要報告的memo還沒生><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07級要畢業了

今晚球隊幫07和09級的學長姐學弟妹送舊,還有一個02和一個08的XD。兩年前07級大學畢業時因為有些人還會留在學校,沒特別有fu,連去年08送舊時我自己也沒特別有fu,但相較於以往,今年在忙碌中卻又特別有些說不上的心情。我想原因應該是,若她們這批人今年離開了清大,我大一大二時的清華羽球隊就真的全部都離開了(只剩小肌XD)。

大一大二時在球隊的時光實在是影響我太大了,我之後的生活、人際、精神目標等全被羽球影響,而當時在球隊一起奮鬥的學長姐和同學就一直停留在我心中,她們是教我什麼叫練球態度的一群,她們是教我什麼叫球隊感情的一群,她們是我景仰的清華羽球隊。當然包括林教練、貞興和04、05、06的學長姐。

今天送舊時碰到久違的林教練,我還沒什麼臉主動去找他聊天,想不到他還跑來找我講話,雖然只是找我幫些忙,但我還是很高興。林教練雖很少再來清大,但他還是有在帶元培的學生打球。

我知道我不捨是因為我大一大二時的清華羽球隊將全部離開,而且我發現我會害怕自己不再喜歡打球,我也會害怕自己忘了每天逼自己體能和球技要不斷進步的熱情,特別是像現在課業、雜事這樣在操時。看到拍子不會手癢、推平球抓不到點、進球館時不會特別興奮....這些都會使我害怕。至少我現在還會害怕。

這樣的熱忱和感情就是我對球隊的全部,真誠的全部。有些沒一起奮鬥的路也就算了,雖然我也感到遺憾過。畢竟我在任何一刻都努力過了。

謝謝妳們。一路順風:)。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情境下的想讀書

一年來,有些時候我會非常想讀書,想看很多書、紮實做研究、寫東西,又有些時候我會非常不想碰書,覺得這條路太累了。這兩種情況的交替常常在發生,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這些想法。我覺得這些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狀態,最明顯也最糟糕的例子就是,我原本想看的書,當它被列進我修課的書單中時,當學期我就不太想讀它了。

我發現了我這個問題,雖不是不能理解,但還是想"改正"這種習性。能理解的原因,是因為我一年來一直處於一個不太好的讀書情境,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我還沒有爆走也是因為所上的學術風氣實在是太好了。但是我(現在)也沒後悔,因為我選擇了我覺得在這階段對我也很重要的事,且也確實學到不少不同於讀書的事。

這個問題要嚴重也可以很嚴重,極端的話像是我在什麼位置就不想做什麼事。剔除我一年半來的外在因素不談,應該有改變的方法,例如不要把它當工作、把工作跟生活分開,及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我覺得這三點是關鍵。只是諷刺的是,當我找到對社會學或學術的興趣之後,又因為相關的情境而使我常常十分疲倦。

不能否認,很多老師、學長姐、同學及朋友都能扮演正面的力量幫我補血、給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很謝謝她們。我有自信能改變這情境,也有自信在情境改變後能做得很好。

承諾

當研究的田野接觸到社會中相對弱勢的人,她們對研究者的期許可能會直接表明,也可能不直接表明但妳心裡很有底。當她們跟妳說"萬事就拜託妳了!"妳(我)有辦法開口拒絕嗎?連要答得保守一點都很困難吧。

去年在青海,學生們當著我們的面問"妳們還會再回來嗎?"我實在實在是無法跟她們說"不會"或"不知道耶",而且在出發去當志工之前就已經有人明確跟我們說過"記得不能亂給承諾,亂給承諾的傷害更大。"我也沒有忘記,但我就是說不出口。

什麼承諾?誰在給承諾?為什麼給承諾?為什麼不給承諾?有心的研究者和背包客在做甚麼?學術掮客在做什麼?我還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