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成功」與研習中心札記

為期三週的「成功」生活,對我來說非常有趣,的確像個夏令營。成功的環境很漂亮(漂亮的背後總有些事情使然XD),裡面的生活也大致如同所想像,是個比較特別的世界。在裡面碰到很多人、很多事,有一些感想,也再次映證自己在團體生活中很能向「正常」、「好」的一方靠攏。每次回想都覺得很像一場夢,新訓時,一群人就被強制聚集在一起相處,再被強制分開,專訓時,這件事又發生了一次,直到下單位。之所以說像夢,是因為太短暫,卻又太真實和深刻。

印象很深,老媽送我去車站,站在月台外目送我離開時笑得好漂亮。

中正堂體檢、介壽台集合、自強台做操、大越野、二大餐上課、餐廳用餐、中隊廣場、浴室、走廊、就寢、行進、成長營、過水、基教、練替歌、替歌比賽、教室縫名條、站哨、選志願跑關、曬被子、開幕、閉幕演練、出公差倒垃圾、鑑測、合照、出營、回營等,每一個場景都希望能用畫面做記錄。放風時急於想跟家人說話的興奮,也很像我小時候參加營隊和大學帶營隊時的那種興奮。

最讓我興奮的還是成長營的垂降、攀岩、高空獨木橋與低空。每一項我都主動嚐試且完成,享受那種未知和刺激感,我覺得是某一面向的自我突破。這可能很大要歸功於布萊迪逼我去高空彈跳…。我們這組玩了兩項低空,一個是倒V一個忘了名稱,都是要齊力合作破關的項目。第一項靠的是大家的平衡感,大家賣力、滴汗的表情,專注之極使多數人不曾失誤過一次,我覺得這是幅很難忘的畫面。第二項靠的是信任,讓我想到高一參加快樂營時的信任倒。別組有玩諾亞方舟。在這些遊戲中,身體的靠聚快速拉近了感情。

這三週也讓我看到,團體生活其實是有賴於很多默默付出、不被認為是精英的人所完成的,因為精英常想到的是自己。另外,我覺得特定場域中的「榮譽」與成就感這種主觀感受是使機器得以運作的重要環節,一開始看似難以理解的世界,但若把這世界的精神類比為球隊講求的榮譽,則不難理解。


另一個重要的感想是從社會生活中定位社會學。在成功的各堂課程以及下單位後的在職訓練,可以清楚看到國家邏輯下的「理想青年」到底是什麼樣子。在對許多課程得不滿情緒中,社會學常處於對反於其他知識(如個人歸因式的、實證科學主義的、常識或意識型態性的)的批判位置,一來,社會學並非技術性或工具性的知識,而是對知識進行反思的後設知識,二來,但是相對於它的眾多對手,社會學遠不站在主流位置上,它的聲音不被聽到。(以上講的社會學僅是我所知的社會學,當然還有更多樣的社會學。)

已經漸漸習慣於做「拆解」的思考,但問題是,當我以它為信仰,認為其他眾多說法都是意識型態時,那到底我認可的真實是什麼?努力的目標在哪裡?我應該要能說出具體的目標和方法。我認為不斷地拆解,為的是永遠替位於邊緣方的人說話,並尋找、釐清最細緻與糾纏的壓迫。

相較於在成功的課程,我在研習中心的課程中學了不少。在研習中心上的社工課程是我過去一直不太了解且有興趣了解的,我除了對它有個概要性的認識,也想了一點點它與社會學的同異或關連。在研習中心的社工課程中,聽了不少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經驗,以及她們所看到的故事,例如餐廳老闆、旅遊業老闆、婚紗業老闆、樂隊等對身障團體的長期招待,也看了一部紀錄片,記錄了小孩的痛苦與堅強、父親的不捨、阿嬤的感動與祖孫情、母親背負的污名壓力與勇敢,以及社工願意成就他人的情操。

「手就像天使的翅膀」;「態度會殺人」;「對位高權重的人表現尊敬沒有什麼了不起,對位置不如自己的人表現尊敬才了不起」。眾多的課程不外乎在告訴我們要能進入被服務者(「個案」)的世界,社工專業的力道在於將人的情感面與整體處境帶入醫療面與生理面,把問題放進脈絡中。在這意義上社工與社會學是親近的。有時我們的學習會太快進入批判層次,包括對於實務工作、公部門、「專業」等,對於實際情況的幫助和改善會非常有限。


研習中心感覺與世隔絕,是個閉關的好地方,我當時在排單位順序時掙扎了好久,更改了幾次。因為我覺得擔任幹部應該會是個不錯的挑戰(挑戰果然會讓人上癮),看似離自己的作風越遠、看似沒有太大意義的任務,原本是個缺點,卻也可以因為學習自我分裂而是個吸引力XD。

人社公演

這次雖然只看了前半場很殘念,但第二次看還是覺得頗震撼精彩。
1. 同時表現了人文情感與社會議題兩種面向的交錯。
2. 藝術的形式能凸顯人文情感與社會議題中的種種衝突性,透過將衝突具象化(在視覺與聽覺上)而強化衝突的力道。
3. 對應到生活,進而能使模糊、扁平的生活變得清晰、立體且多層次。
4. 一切演出的後台(如幕後告白)以及社會動員。

另外,舞台跟球場跟講台一樣,唯有做出來,努力的過程與場域目標(藝術性、成就感、研究創見等)才算數。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煩悶

因為忙碌而打球機會變少,身體變硬,球感變超差,上週難得打了兩次球但都打很爛,畢竟太久沒打,打爛心情也非常差。多希望我過去這一兩年的程度能維持個五年十年,不要太快放下拍子,並習慣這種生活與打球的節奏。我也還沒脫離會因為打球而心情煩悶的階段。

理想與孤獨

「當你願意為遠大的理想犧牲時,你永遠不會孤獨。」

看到這句時深深感動了一下,因為我想到了可能因理想而孤獨的人,以及因理想而不孤獨的人。雖然我還不致於為它犧牲XD,但至少我會為自認遠大的理想努力,長時間努力。希望在這些過程中能體認到這句話。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新階段

比較像當兵的生活,一個月就結束了,一輩子就這一次。這一個月真的很像一場夢,有很多感想都希望被記下。下單位後的生活,意外卻又半在意料中。雖然人繼續在新竹,但我希望一切將進入新的階段。

新目標必然是條不歸路。因為已知數年後的路是更難走,但卻一定不能失敗。花時間花錢,這些都還其次,最難以抉擇與忍受的是我讓我的家人為我犧牲,到底憑什麼?

專訓時的其中一個感想是,就算是為了眾多被放棄的選項,以及眾多缺乏這選項的辛苦人們,也應該對被選擇的選項全力以赴。在這件事情上全力以赴對我來說非常不容易。我不是大一就這樣決定,也不是碩一就這樣決定,這決定是迂迴摸索的結果,因為同學和朋友和老師和一股激情。不要怕慢,也還不算晚。

想要站到那個位置做些事,就不要怕辛苦,這對於練過球的我應該再清楚不過。

從小六到現在十餘年來的改變,就是看似都是「服務社會」,卻是不同的「服務」方式與不同的「社會」內涵,以及,看似都是以學位為目標,卻有完全不同的動力的內涵。

目標

以下是近來慢慢醞釀出的六個比較具體的人生目標,活了25年終於有人生目標了真不知該高興還該難過XD。繼續增加中。

1. 朋友不會因為距離或時間而失去。三年五年十年還是能一起暢快出遊如故。

信中寫過「我比較害怕五年後、十年後大家會漸漸散掉,這對我應該是人生最可怕且最可惜的事。…但是呢不論變得怎樣,只要我們碰在一起,我們就一定還會是這三年的這個樣子吧:)。我多希望大家只要碰到,就能回到這三年時的感覺。…對自己的明天充滿著幹勁,對明天的自己充滿著著自信,並總是期待著每個下一次的碰面,這就是這三年來你們帶給我的最大禮物:)」不管幾年後,大家若能又坐在同一部車裡一起出遊,並又在車上大聲喇賽,我就非常心滿意足!

2. 寫篇好文章,做場好演講。

我到現在還記得高一參加菩提居快樂營時學長姐們帶給我的感動。也當然記得很多老師、社運前輩和選手曾帶給我的感動與震撼與熱血沸騰,包括聽她們的課、讀她們的文章、聽她們的演講和看她們的比賽。就像我曾經做到的,在帶營隊時帶給別人感動。

3. 打場好球。

4. 身先士卒。

實這個想法來自個有趣的原因。之前放假時複習了一下封神跟火影,封神看幾次都還是覺得很好看,裡面有些橋段雖然很理想化或狗血,但還是都讓我很感動。太公望的理想,十二仙的自願犧牲,一個人願意用自己生命去承接另一個人的怨恨,第二代、第四代火影、綱手、卡卡西等最厲害的人,每一次有重大危機時都最快跑在自己的子民與學生前面。這些雖然太違背現實XD,但也太激勵人心。其實不只在漫畫,在當今的運動界中我也看到不少類似的實例。我希望我以後也能這樣,在讓自己變得有能力之後,在有必要之時,走在最危險卻最需要的位置。

5. 在老弟或朋友最需要時給他們一支手。

6. 跟家人去旅遊。

7. >/////<

8. 悲傷能得到安慰。

我開始慢慢找到,也應該要慢慢找到,哪些是永遠值得讓我投注的團體、值得投注的目標、值得投注的志業、值得投注的學門 (看到我信任的人對該學門的投注,也會讓我信任這學門)、值得投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