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典範與資源條件

那場公民論壇帶給我的衝擊,堪稱我慢慢涉入運動圈子後的第一個高峰吧。學姐臨場的分析力和犀利;我親眼看到、認識的第一位病友;還有,一直都是各個團體的運動前輩在真正教我社會學,我才發現我什麼都不懂。我自己的「社會學化」其實就是生命歷程的改變以及參與NGO、涉入運動圈子經驗。

當晚又剛好有幸聽到WTY老師的經驗分享,第一次聽他演講就被感動到,因為我覺得他實在是超級霹靂誠懇的,不論是當他在說過去的辯論經驗時,或是他回應問題時。這場論壇、這些前輩和老師,都可以是個典範吧。

我也常在想,我碩班三年來能跟同學、朋友們玩得這麼開心,而且能有這些這麼好的學術上與學術外的學習,全是源於我有著比別人更多的資源和更好的位置,我要一直記得這件事。想起小時候老師教我們要感恩什麼的,現在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對感恩的認識方式而已。

此外,那天家庭小組的演講也頗感動,感動的點是看到平常認識的嘻嘻哈哈的幾個朋友就這麼掉下眼淚來。我有多少比他們更幸運且永遠不可取代的條件!?想到這裡真的是覺得都有了這些的條件若還不能做些什麼,實在是有愧自己的幸運。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夢想什麼、信仰什麼

曾先後在幾個場合被問道:「你的夢想是什麼?」、「你們信仰什麼?」我才發現我好像沒認真想過這些東西,或許校園生活太安逸、或許見識衝擊不夠,也或許只是目標不夠明確。當然也不是越早有就越好,總要慢慢磨,只是提醒一下應該要把這些事放在心裡。

4/29補
HJ昨天也問了一樣的問題,只是問得比較社會學:若我們(這代人)不是為了上帝,也不是為了傳統或自己的下一代而行動,那我們行動的意義或文化邏輯是什麼?